查看原文
其他

华为进军笔记本,联想慌了,如果华为生产汽车呢?

2016-02-23 希尔文 文书车云


作者| 希尔文

仅仅在5年前,如果有人说华为要进军笔记本,肯定会被斥为不可思议的扯淡,但是这一幕真的变成了现实。2月21日,华为在西班牙发布了首款笔记本matebook,,这款有着极佳设计美感和金属外壳的艺术精灵还未上市,就已经受到了粉丝们的热烈追捧。


更可怕的是,进军笔记本的还不是华为一家,在智能手机叱咤江湖的小米也在野心勃勃地进入笔记本市场,看来这个世界没有什么不可以。


毫无疑问,以华为和小米在消费品市场的攻击力和极佳的品牌形象,以及智能手机与笔记本之间的高度关联性,华为们必然会吃掉部分市场,这个消息对于本就如履薄冰的联想来说,不啻一个晴天霹雳,本就已经黯淡的高科技光环,再次承受打击。当然现在汽车行业可以像看笑话一样看着联想,但是假设,纯粹假设,如果有一天华为也宣布进军汽车领域呢?


▌管理能力:华为叱咤全球,车企连国门都出不去


在决定企业竞争实力的最重要的管理能力方面,汽车行业和华为明显不在一个层次,存在明显差距。华为的管理能力在业内有口皆碑,它的执行力无人可及,它总能洞察行业的发展方向,清晰地判断行业发展趋势,企业的意志可以得到彻底贯彻,员工们像教徒一样对企业有着真挚深厚的感情。



 

华为的管理能力不但在国内同业绝对一流,即便和国际同行相比也占据优势。在华为三十多年的历程中,从一家默默无闻的小公司成长为一个全球屈指可数的科技巨头,不但在国内将诺基亚、西门子、爱立信、思科们打得一败涂地,更重要的是在国际上攻城略地横行霸道,轻松干掉了北电、朗讯等此前称霸江湖的豪门,成为中国高科技企业的超级明星。相对在本土市场表现都灰头土脸的车企,华为的战略战术完全不在一个层次,如果华为进入汽车行业,它的竞争力无人怀疑。


▌品牌形象:华为全球级别,长城们还在初级阶段


和国内自主品牌被合资牢牢压制在低端、品牌形象恶劣相比,华为有着极佳的品牌形象,不但在国内民众的心目中高高在上,即便走出国门,也代表着中国制造的最佳形象,这种良好的品牌形象,正是包括在汽车行业内的中国企业的普遍短板,也给华为跨越产业进入其它领域提供了强大火力支持。



 

假设不是华为生产笔记本电脑,而是比亚迪进军高端笔记本电脑,能获得如此高的关注度吗?几乎就没有可能。在品牌建设方面,汽车行业和华为差距太大,当华为高举着中国品牌的大旗遥遥领跑的时候,汽车行业的品牌还跟在后面吃沙子。在汽车行业,即便品牌形象的最好的长城,依然还处于品牌成长的初级阶段,主机厂一分钱广告都不投放,还被视作正面典型。

至于很多二线、三线品牌甚至根本就没有品牌概念。位于西南某省的三线企业,几乎拥有目前国内最齐全的MPV生产线,每年产销量也在30万台规模,但是品牌部只有三个人,每年预算不到一百万。这个差距完全不在一个层次,假设有一台物美价廉的汽车挂着华为的商标,即便此前华为从未生产汽车,依然会有成千上万的粉丝们主动购买,就像现在华为跨行业推出的高端笔记本一样。


▌技术壁垒,基本不存在障碍


很多人认为华为进军汽车行业,面临着最大的问题将是技术。如果在10年前,这种问题确实存在,当时华为实力不够强大,汽车行业的壁垒也很森严。但是今天的汽车行业已经高度分化,核心零部件已经在逐渐独立,发动机、变速箱、底盘都可以外采,主机厂只要控制好组装就可以,以华为强悍的管理能力,这些基本都不成为问题。更可怕的是,华为本身具有极强的研发基因,每年申请的专利数量连续几年全球第一。以华为的研发能力和研发效率,此前对于自主品牌高高在上的技术壁垒,甚至可能被华为轻松攻克。



2014年,华为专利申请量全球排名第一


况且,华为完全可以回避传统内燃机领域的层层壁垒,直接进入电动车和智能汽车领域,这方面传统汽车的优势很小,正处于江湖混战的初级阶段,后来者很容易整合资源,轻松杀入。况且,华为非常有钱,这个世界上,只要有钱,还有办不到的事情吗?特斯拉在内华达的超级工厂投资也不过十几亿美金,而华为一年营业额几千亿,利润几百亿,最不缺的就是钱。


如此一来,我们可以预见,假若有一天华为进入汽车行业,必然将会带来强悍的冲击力,华为卓越的管理能力、优秀的品牌形象和极强的研发实力,正是车企、尤其是自主车企所欠缺的短板,而华为财大气粗的综合实力,更是杀伐攻略的基础保障,尤其是考虑到谷歌、苹果、百度和乐视等互联网巨头们一个个已经争先恐后地进来,华为进军汽车行业或许并非一个不能实现的梦想。


▌行政准入,才是不可跨越的城墙


虽然华为如此强悍,也有着强烈的进攻欲望,但是汽车行业也不必因此而害怕,即便车企们的竞争实力不如华为,但是至少几年之内,华为即便对于汽车行业垂涎三尺,也是不得其门而入的。原因很简单,汽车行业除了技术、资金、规模和品牌壁垒之外,还有一道高高的行政壁垒,有着极为苛刻的行政准入,任何外界资金要想进入汽车行业,面临着几乎难以逾越的政策障碍。


至少在最近5年,主管部门没有批准一家民营资本进入轿车行业,而此前进入的吉利、比亚迪、长城们,每家几乎都是经过艰苦卓绝的长征才获得准入资格,典型如长城,从上个世纪90年代就开始申请牌照,一直到2007年才给下发。另一个苦命人万向的命运更惨,从90年代初期就想生产汽车,一直到今天也没拿到轿车牌照,好容易给了一个牌照,还是生产特种车的。

即便要进入汽车的百度和乐视们,其实目前的研发也是在没有身份前提下的“私自操作”,他们根本就没有生产资质,所以关于华为进入汽车的假设,目前看来基本上是不成立的,大家听听也就算了。

往期回顾

【观察】滴滴要想健康活下去,须严惩违规的司机

自主的天下:盘点2016年1月卖得最好的MPV

【评论】特斯拉为何“烧钱”不止?

文 书 车 云

「新锐汽车自媒体,您的首席汽车博览平台」

有趣、有料、深度、精致

行业|新车|营销 |用车|销量|试驾|自驾游

长按二维码,识别后加关注

或搜索“wenshucheyun”加关注

文兄私人微信号:wscy_auto

商务合作:machong@autokol.com

公关邀请:zhaoran@autokol.com

AutoKol移动版autokol.com上线
“阅读原文”浏览更多精彩原创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